En

安世亚太:制造业信息化的“中国定义”

来源: 发布时间:2008 / 04 / 29

国际商报 记者赵齐

温家宝总理在正在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信息化如何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产物是什么?安世亚太副总裁田锋和赵敏对此的看法很一致:那就是让中国企业通过最高端的信息化手段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高技术附加值的产品,就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变革之路。

跨越信息孤岛赵敏对记者表示,任何一家企业,支撑产品研发的基础归纳起来都只有3项:创新、仿真和质量管理。而这三大技术在上世纪40年代已经逐步出现,并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达到各自发展的巅峰。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不同目的性、适用性的软件平台构筑的是一个个“信息孤岛”。

越来越多的CAE、CAD软件的应用,提高了产品从设计到上市的周期;以数字化样机为代表的集成产品开发,提高了产品设计的精准度。但是,随着工业制造业不断发展,对市场需求、客户需求的反馈的不断细化,产品设计周期已经从一条线变成无数分系统的组合。以一辆汽车为例,一扇车门的设计就需要16种仿真分析,更不要说整车设计的繁复,其产生的数据流冲突交汇,复杂无比。因此往往设计任务下达后,产品的总设计师很难动态掌握各分系统运行情况及各零部件设计对产品整体功能和指标的满足程度。

赵敏为记者展开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设计图:精益研发。他说:“截至目前,还没有人将创新、仿真和质量管理这三大平台结合起来,而这正是安世亚太要做的事情。”

“精益研发的任务就是联接和跨越这些信息孤岛,让它们从求异到求同,从离散到协同,从孤岛到平台。”赵敏说,安世亚太的精益研发平台PERA将坐落于企业基础研发平台之上,形成基于品质管理、注重技术创新、支持产品优化的虚拟样机开发环境,支持全数字化产品的协同化开发。

他强调:“‘信息化’其实是‘舶来品’,从来都是外国人在定义概念,中国企业则侧重于应用和低端的创新。但精益研发将是一个例外。”

酝酿完美风暴“市场全球化与研发本地化改变了竞争格局,企业同时收获商机与挑战。增加产品技术附加值,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冲击全球高端市场,已成为制造企业的共同呼声。”田锋的着眼点在精益研发的市场机遇。

他表示,“基础研发容易被克隆,精益研发则很难被仿制。”随着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不断提升与发展,对精益研发的需求将迅速扩大。田锋预计,到2012年,中国针对精益研发的市场需求容量将达到6亿到8亿美元,安世亚太的精益研发平台PERA的市场占有量将在40%左右,牢牢把握行业老大的位置。

这并不是凭空的想象。安世亚太作为中国CAE之梦的缔造者,自1996年作为ANSYS软件的中国销售商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通过10年销售服务与自主研发并行的坚实步伐,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工程仿真技术的领导者。但在田锋的眼里,过去的10多年还只是小步快跑,“2008年是安世亚太的起飞年。我们的目标是:到2010年成为中国研发第一品牌;到2015年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到2020年成为世界领先品牌。”起飞的基础就是“精益研发”。
 
一场精益研发的完美风暴即将来临。